爷爷和知青

  • 人物 | 2019-07-24 23:20:02
  • 0

      我的爷爷李长成,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直担任襄垣县九庄公社冀家岭村“掌门人”。在他当“村官"期间,冀家岭可是襄垣县乃至晋东南地区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山西省劳模和全国劳模,曾受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集体接见。虽然他离开我们已有40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经常会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每时每刻都在想念着他。特别是他对家人和村民讲的关于知青话:要关心他们生活、要培养他们成长、要教育他们节俭,至今我仍记忆犹新。

    关心知青生活

      1969年元月上旬,北京千余学生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从首都乘知青专列抵达长治。爷爷接到公社通知说有近30名知青将插队到襄垣县冀家岭村。为此,他嘱咐家人和所有村民:知青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娃,离开父母远道而来,实属不易,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感受到这里的温暖,关心好他们的生活。

      首先,别的村知青大都分住在村民家里,他却指挥村民把生产队能腾出来的窑洞都清理打扫干净,让知青集中住到一起,还专门派人给他们做一日三餐。不仅在冀家岭的知青享受到了如此丰厚的福利,爷爷还把邻村冯家庄、北马喊的十多名知青也收纳过来,并组织成立了知青富业队。这样既好管理,又使他们不感孤单。其次,他差人盛上玉米到县城兑换回大米,逢年过节,以改善知青生活,如此贴心的关怀,大家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尽的感动。再次,知青们的衣服磨破了,他会亲手取来让家人缝补一新,当知青们再穿上缝补好的衣服时,不少人热泪盈眶,心里有种难以表达的感激。

    培养知青成长

      爷爷生在旧社会,由于身份卑微、家境贫寒,受尽了苦难与折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得解放,是共产党把他从人间地狱救了出来。因此,他从心底里感激共产党的大恩大德,并立志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1951年入党后,他一心扑在村集体,带领本村和相邻几个村的农民兄弟兴水利、造梯田、开山路,没几年功夫就让穷山恶水的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了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模范红旗村。

      在关心知青生活的同时,爷爷也对他们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他竟把我家的家规“自己的事自己办,不拿集体一针线。勤劳节俭憨厚些,吃苦吃亏不能贪”搬出来与知青共勉,以此教育劝导他们正直为人、踏实做事。

      他虽是个大老粗,斗大的字不识半升,但他深知没文化的短手与遗憾。因此,他说“大人要勤劳,学生要勤奋!”不仅要求我学习必须刻苦,识字多了才能见到大世面。还时不时地督促知青娃们多看书看报,要求他们每天都要写劳动和生活心得体会,偶尔会认真地检查检查,尽管他目不识丁。劳动间隙他经常让知青们轮流读报,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

      尤其是有啥新玩意,比如上级奖给生产队的柴油机、拖拉机等,他首先想到的是让有文化的知青们摆弄。如要出去学习培训,他都非常支持。

      许多年过去了,当年曾插队冀家岭的知青罗国栋,仍念念不忘爷爷对他培养,他说:我人生旅途能如此顺当,全仰仗老支书的教育和厚爱!他是我们学习和做人的榜样!

    教育知青节俭

      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在爷爷那里发扬的可谓是淋漓尽致。他好像是一台加满了油的发动机,永不停歇。从早到晚除了东奔西跑协调几个村子的事务外,就是下田挥汗如雨地与社员一起参加劳动。有他的身先士卒、勤劳苦干,所有的社员和知青也会不惜力地尽力而为。

      节俭更是他一惯的作风,他用的工具非到不可再用时才让其“退休”,他穿的衣裤几乎都是打过补丁的,有时去省里县里开会,也就洗干净那么寒碜地穿着。

      记得有一次一个知青把一块玉米面馍仍到垃圾桶里,正巧被路过的爷爷看到,于是,当着大伙的面,爷爷狠狠数落了那个知青娃。并说:“浪费就是犯罪。一颗粮食一粒汗,要懂得和珍惜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果实。”

      在家里,他时不时地会提醒家人,集体的一草一木、一针一线都是集体的,决不允许伸出不该伸出的手私占一点。还以此教育那些知青娃。

      爷爷还是个遇到困难就上,遇到荣誉就让的人。他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心里常装的是村里百姓和这些知青娃的冷暖。

      他有一句口头禅:钱财如粪土,人品值千金。经常教育我们做人做事要实实在在、憨憨厚厚,不要偷机取巧、耍奸弄滑。

      爷爷还有着更大的爱,他不仅让本村的人过上了体面有尊严的生活,而且也想让邻近的村民填饱肚子。农业学大寨时,爷爷带领冀家岭村民也在村子的空地上圈盖了整整齐齐、窗明几净的两排新农村,可他一孔窑洞未剩地全部分给了村民去住,自己至死仍住在两孔破旧的窑洞里。

      在他的倡导下,九庄、马喊、韩家沟、圪瘩头、冯家庄村,利用农闲时间修建了“九六水库”,彻底改变了这些村靠天吃饭的历史。

      用当地群众的话说:“老李为了集体,把自己一生的精力都献出来了,可他没往自己家搬过一块集体的砖。”

      现在,我已到知天命的年龄,是爷爷朴实无华的二十八字家规陪伴我长大成人,也陪伴那些知青走过了那段不平凡的人生之路,它让我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事; 它让我们理解社会、珍惜生活;它让我们受益终身、学会担当! 这浅显易懂的二十八字家规,不仅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实用,就是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也完全可以照搬。我会牢牢记住并身体力行,还会把这个不起眼但很重要的家规传承给我的子孙,让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图片说明:作者(左一)和爷爷的合影

      作者:李秀平

      2019年6月6日于北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夏微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www.hxwsgw.com  |  华夏微视  |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155号
    •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院   主办单位:华夏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hxbkyj@163.com
    •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