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破解“心”问题

  • 社会 | 2018-05-05 10:57: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如何把社会治理覆盖到微观的社会心态层面,基层在社会心理建设方面有哪些探索?记者日前在河南、江西等地进行了采访。

      绘制心理图谱,积累不同人群心理数据

      河南西平县专探村的宋某开始学习驾驶,打算拿到驾照后,再贷款买车跑运输。这个好消息让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超倍感欣慰。

      宋某从小母亲去世,受单亲家庭影响,他性格孤僻,常出现过激行为,还因伤人被判过刑。服刑期间,父亲过世,宋某的情绪更加低落,足不出户,出现厌世倾向。很多人觉得,宋某这一生也就这样了。但事情发生了转机。去年5月,宋某被认定为贫困户,并由李超结对帮扶。半年中,李超多次对宋某进行心理疏导,终于帮助他从自闭中走出来。

      去年以来,西平县开展此类专业心理疏导230人次。个别心理问题特别突出的人得到有效心理干预和救治,由原来的敌视、敌对转化为主动配合、勤劳脱贫。

      2016年5月,西平县被中央综治办确定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这是全国唯一一个农村县级联系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当地一项重点工作。为此,西平县成立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重点人群、重点学术课题研究等6个专业工作组。

      如何筛查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去年4月,西平县的心理测评软件正式上线。当地运用大数据,依托云服务器,建立了包括测评、数据、干预、服务在内的4个中心模块构成的全套应用系统。心理大数据日积月累,绘成不同人群、异常区域的“心理图谱”。目前参与测评的有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3%。

      为了让心理服务更加到位,西平县配备3056名网格长,建立了一支专业可靠的社会心理建设工作队伍。村委会内,解矛盾有心理疏导;教室旁边,中考前有心理测试;婚育中心里,离婚前有心理干预。驻马店市综治办主任宋志成介绍,目前,西平县设立了304个社会心理工作站,培养了700多名心理咨询师,去年专业团队参与化解矛盾300多件次。

      关注重点人群,主动介入预防问题“漫堤”

      沙某在江西赣州市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脑部手术时突发意外,随即进行抢救,几日后沙某病情变化,经抢救无效死亡。丈夫徐某与医院多次发生纠纷。经第三方司法鉴定,医院方面存在过失,属于死亡后果的次要原因。徐某不认可鉴定结果,坚持要求医院承担100%的责任并赔偿130万元,同时屡次威胁院方,拒绝通过正当途径解决纠纷。

      针对徐某的心理状态,2017年2月,赣州市政法委组织心理专家,通过心理疏导方式介入此医疗纠纷。“我们通过倾听、接纳、共情等心理专业方式,和他建立起个案服务关系,观察他的外在行为并深入倾听谈话,发现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医生黄亮明介绍,通过解决心理问题和现实问题相结合,2017年7月医患双方签订协议,纠纷得以化解。

      “‘心结’不解,社会难安。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心理问题是引发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玉福介绍,2016年起,赣州市开展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心防”工程建设,组织心理专家、乡村干部、公安民警等,对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开展全面深入摸排和心理风险筛查。目前,赣州市共筛查出具有心理风险的特殊人员3.96万人,逐人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全程记录服务情况。

      赣州市着重关注重点特殊人群中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的人员,针对不同人员、不同情形,分别开展热线服务、集中服务、个案服务、特定服务、指定服务、购买服务等6种形式的心理服务,通过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同步落实跟踪帮扶措施,降低和消除社会风险。

      构建“心防体系”,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私密的谈心室、摆着沙盘道具的心理测量室、供拳打脚踢的情绪宣泄室……走进赣州市章贡区综治中心,开展专业化社会心理服务的设施一应俱全。赣州市把心理教师、心理医生队伍作为社会心理服务“心防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逐步增加心理教师、心理医生数量。

      章贡区去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赣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甘霖组建的心理服务团队,在综治中心提供多项社会心理服务。“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章贡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小东表示,这个团队将提供重点特殊人群心理辅导、突发事件心理介入引导、社区居民心理咨询等服务。

      目前,赣州市成立了市级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协会和县(市、区)分会,同时依托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和医院、学校等,共建设5060个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城市社区,让群众心理问题有处诉、“心结”有人解。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党委和政府要发挥牵头作用,采用社会化、专业化的模式,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建设。”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杨宗科说,“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吸收、应用智能化、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让工作事半功倍,服务更到位、更便捷。”

      统筹:本版编辑 陈亚楠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04日 04 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夏微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www.hxwsgw.com  |  华夏微视  |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155号
    •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院   主办单位:华夏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hxbkyj@163.com
    •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