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院《中国村志》编纂项目赢得社会各界青睐

  • 文化 | 2017-11-18 11:03:55 | 来源:中国记者联盟网
  • 0

    梧桐引得凤凰来 华科感召少壮派

    华科院《中国村志》编纂项目赢得社会各界青睐

      华夏微视网 北京讯(首席记者 田建海 张晓军)2017年11月16日上午,湖北黄石籍“90后”青年的一份电子求职资料,呈现在了华夏百科信息研究院院长、华夏融媒(平台)创始人、《中国村志》丛书编委会主任兼中国村志网总编辑田剑的眼前。

      该青年在华夏百科信息研究院(简称华科院)的电子邮箱里留言:“老师您好!我之前从事传统文化编辑,非常喜欢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自己也在撰写村志。非常想应聘贵公司志书相关工作岗位。望老师百忙之中重点查看我的简历和自荐信。致谢!”

      田剑院长将这一封满含青春激情又渗透文化底蕴的《致华夏百科信息研究院的自荐信》认真阅读了好几遍,倍感欣慰和激动。

    尊敬的招聘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来京求职者,曾经从事3年编辑工作,最近一份工作是在浙江温州的一个传统文化书院,得知贵公司是做乡村志相关的项目,非常庆幸有专门的研究院和研究员来做这样的事,因为我个人也非常喜欢方志学。现就个人想应聘贵研究院《中国村志》丛书撰稿人岗位事宜略说一二。

      我来自于湖北黄冈的一个农村,从小喜欢文史,对方志和口述史尤为热爱,从小就搜集一些与故乡相关的书籍来读。特别是近年来,离开故乡更远后,乡情就更浓厚了,为了了解学习我们县历史情况,曾经为了翻印一部光绪年间的县志,我在工资不到五千的时候,花两千多元印一套县志,在众多异样的眼神中,我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上一份工作,是做传统文化教育的杂志,由于空余时间充足,今年三月,得知中国地名学会征求地理相关的稿件,我写了篇故乡地名历史故事的考证文章,有幸被选上,进而激发了我挖掘故乡文史的信心。在中国,国、省、市、县基本都有志书或史书,而作为县的构成单位乡镇乃至村落,却没有什么去记载,我觉得是非常可惜的。于是上半年以来,在充足的日子里,我自己也联系我们村村干部、老乡们,想编纂一本村志。

      在我看来,一切的文化,离不开文史,离不开每个人的根基之所在,而文史、根基的承载方,细化到最小就是一个个家庭,一个个村镇。中国的村镇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典型的原始农村村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另一种则是城市的村镇,基本上以社区为单位,这些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村镇存在方式,已经完全工业化和都市化。当然还有种城市边缘的村子,基本可以视情况归类了。

      作为典型的农村村镇,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的高速发展,大批农村人进城务工,“农二代”也扎根在一个个城市的角落,而村里留下来的只有老人,只有无数的荒山野地。全国各地的村落,如果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恐怕那些民间文物都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而逐步湮没了。曾经的农村,亲切感来自于家族,来自于乡里,来自于世交。而今,与我们亲切的人,除了父母亲人,其他的恐怕是五湖四海与自己工作或者学习相关的人了。甚至,我们的父母与我们的距离,也比同事朋友离我们远。每个清明节返乡扫墓的人也越来越少,即使有去扫墓,去同一片祖坟的人,仿佛也有陌生面孔了,乃至年轻人根本不知道祖坟何在……

      一切的问题,让我有了编纂村志的想法,哪怕是一个穷村,也有穷村的文化之所在。历史不可复制,乡村亦然。记得在北京地铁里面曾看到一句话:“读书,不是为了走出贫穷的农村,而是让农村不再贫穷。”是的,无论是谁,无论是读书或是打工,走入城市的人,本应该让自己的家乡不再贫穷,让自己的乡村有所成长,让自己的乡愁有所保留。

      想要让家乡不再贫穷,想要让乡村有所成长,想要让乡愁有所保留,想要让那共同乡音有所传承,想要让自己回乡村扫墓时还有认识的面孔……就必须有个文化的纽带来链接。而这个纽带,就是应有该地文化内涵的东西来承载,这个东西则非乡村志来承载不可。

      再看城市的村镇,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突飞猛进,很多村子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有一个城市人,坐牢十年出来,那么他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家了。城市的巨大变革,如果没有文字去记录下来,那些从小在城市生活的人,同样很难找到自己的根,因此修一本乡村志书同样重要。

      我原以为,只有国家地方志相关的办公室以及国家的相关单位去做这件事,因此,如果想我们的乡村被记住、被保留,恐怕难之又难。于是我萌生了自己编写乡村志的计划,没想到贵研究院竟然也在做这件事,利国利民,利人利己,皆大欢喜,万分幸甚。

      随着偏远农村人口的缺失,而城边村的新农村建设,却逐渐兴盛,乡村的文化建设也随之产生。年前,我去福建泉州西昌村,考察了他们那边一些村志的编写项目,觉得非常可行。七月份以来,我又去了河南郝堂村以及湖南衡阳、常德的一些村落,查看了当地乡村文化建设相关的事宜,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心。为了让别人不觉得我是一时兴起,策划之初我就给我们村主任、支书打了电话,并说了我的想法。

      他们惊奇之余,非常赞同我的想法和做法,让我有什么需求可以随时找他们。半年多的时间里,由于工作变动,虽然村志编修进度较慢,但也能稳扎稳打。除了跟村落的老中医、老支书聊天,采访记录村落的过去,同时,由于身处北京的便利,我也在图书馆查看一些当地的文化史料,借以整理出与我们村里相关的内容。目前,该村志目录大纲基本罗列好,只待进一步加入内容。

      欣闻贵研究院致力于中国乡镇村志的撰修,我非常想加入贵研究院的精英团队,工作的同时,也自我学习,为更多的乡镇村志撰写和美丽乡村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秋祺!

    张君瑜

    11月15日


      “张君瑜的求职自荐信,洋溢着他的才华,渗透出他的乡愁,表达了一名有志青年情献乡村文化建设的理想与追求,他也从一位“90后”的视角,诠释了《中国村志》丛书编修的重大意义。同时,该信件更反映了广大乡村干部对《中国村志》编撰的认同和渴望。” 田剑表示,其实,心系该丛书的还远不止张君瑜一个人及其家乡的俩村官,还有许许多多的海内外有识之士以及我国的广大乡村干部和人民群众,对该丛书更是“情有独钟”。

      据介绍,华科院目前已经迎来了第26位博士后研究员,300余名专家、学者、作家、媒体人、合伙人,共为华夏百科研究、百业发展而倾心竭力、献计献策、添砖加瓦。如今,华科院联合12家权威机构推行的《中国村志》、《大美县域》、《共圆中国梦·书写中国人》丛书,以及“我为父母写一部书”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高潮迭起。

      
    相关链接:

      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华科院)是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集体所有制综合性研究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06MA008GJ80D),是集行业研究、文化传播、项目运作于一体的专业研发机构和权威互动平台,秉承“诚信、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旨在研究百科理论、传播百科知识、推动百业兴旺、讴歌百业先锋,充分发挥国家研发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不断加强国家研发机构的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行“一体两翼、六大板块”模式,努力打造“华夏百科”品牌,全力铸就“华夏融媒”航母。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等政策法规,切实推进新时期全国各地乡村志编纂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书写人们对乡土气韵、桑梓情怀和历史记忆的依恋与渴望,华科院已经启动“千县出书、万村修志、全民立传”文化品牌工程,联合中央党校出版社等12家权威机构推出《大美县域》、《中国村志》、《共圆中国梦·书写中国人》等丛书的策划、编纂、出版活动,“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与此同时,华科院还面向全国各地开设分支机构,招募各行业、各级研究员,推进“我为父母写一部书”活动,共建“华夏百科百业研究基地”,整合华夏融媒(平台)中国记者联盟网、中国村志网、中国法治社会网、中国城乡视野网、华夏史志网、华夏商旅网、华夏法治网、华夏微视网以及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北京时间、今日爆点、企鹅号、搜孤号等网媒资源,推进“文化传媒、图书出版、学术研发、活动策划、影视专题”等项目,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垂询、合作、共赢。

      本院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首科大厦A724

      咨询电话:010-58427616 56141205

      联系人:张老师 贺老师

      邮箱:hxbkyj@163.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夏微视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张晓军]  收藏文章
    • www.hxwsgw.com  |  华夏微视  |  联系电话:010-56141205   5842761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6057604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0155号
    • 主管单位:北京华夏百科信息技术研院   主办单位:华夏网络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hxbkyj@163.com
    • 技术支持:北京欣闻天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